首页

优美网飞鱼女王

时间:2025-05-25 10:10:13 作者:五年产能激增七倍 新疆重要煤源保供能力持续增强 浏览量:72277

  中新网宜昌3月27日电 题:全人工繁殖中华鲟如何适应自然环境?

  记者 郭晓莹

  又到放流季,一批子二代中华鲟将陆续踏上“回家”的旅程。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物种保护技术学科组组长杜合军博士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揭秘这些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如何“学习”适应自然环境。

  2023年9月至10月,三峡集团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分三批次对成熟的中华鲟亲鱼进行繁殖,共繁殖中华鲟鱼苗120万尾,培育成放流规格苗有50余万尾,繁殖数量创40年来新高。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是中国首个因大型水利工程兴建而设立的珍稀鱼类科研机构,也是这些中华鲟宝宝的“产房”和“幼儿园”。如今,中华鲟幼鱼进入稳定成长期,科研人员每天喂食、清污、测量水质、检查鱼类活动情况和健康状态。

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养殖车间。受访者供图

  这些被精心呵护的中华鲟能顺利适应自然水体吗?它们该如何应对不一样的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

  首先是水环境。杜合军说,中华鲟研究所已将循环水养殖模式引入中华鲟早期苗种培育过程中,可更加精准地控制水质和水温。“暂养池的水取自长江,水质水温跟野外保持一致,就是在模拟中华鲟的野生环境,给它们留足‘适应期’。”

  中华鲟生于长江,长于大海。近年声呐调查评估结果显示,大规格个体放流中华鲟能够监测到进入海洋的比例已超过70%。这也表明,子二代中华鲟能够主动适应海水环境,与野生中华鲟具有同样的降河洄游特性。

中华鲟幼鱼进入稳定成长期。(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其次是饵料。中华鲟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偏肉食性鱼类,天然水体中的中华鲟,幼鱼期主要摄食营底栖生活的动物。杜合军说,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活饵存在供应稳定性以及病源携带风险,因此中华鲟幼鱼主要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我们在安全可控条件下,筛选出适合中华鲟的开口饵料,并探明了培育过程中的最佳投喂及渐进式转食策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华鲟仔鱼的存活率。”杜合军说,经过严格筛选的开口饵料具有良好适口性、促生长效果显著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华鲟仔鱼的饵料来源保障以及健康培育增加了新途径。然而,中华鲟吃天然动物饵料的习性并未因为转换为人工配合饵料而丢失,一旦遇到天然动物性饵料,它们不需要驯化就能自然适应去觅食。

杜合军观测中华鲟鱼卵生长发育情况。(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面对即将放流的中华鲟幼鱼,杜合军虽有不舍,但也充满期待。他说,人工繁殖及放流是鱼类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可实现鱼类种质的延续并对野生资源形成持续补充。他希望多年后能看到中华鲟回到这片水域自然繁衍,让种群永远延续。(完)

【编辑:李润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异特龙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揭示侏罗纪霸主的秘密

他介绍说,以前列腺癌筛查(PSA)为例,他们把高风险人群找来,在临床上做穿刺治疗,如果是阳性,就有了一个矛盾点——高风险但不一定要治疗的情况下,有的患者会选择观察,有的患者会选择手术。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发展新篇章

谈到最初踏上经商这条路,蔡冠深仍感慨万千。他初入商场是在1976年,那时他19岁,正在日本留学。醉心于文史哲的他一心想当个学者,但规划却被现实打断。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海关探索跨关区AEO同培共育

桑切斯表示,西班牙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愿同中方不断增进互信,深化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互利合作,加强立法机构交流,推动西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欧中关系进一步发展。

安理会未就巴勒斯坦正式加入联合国达成共识

这段视频引起了游埠古镇上三家酥饼店负责人的注意。他们被这份纯真的情感打动,自发组织起来,决定为学校的孩子们制作一份特别的礼物——1500个酥饼。

四川卧龙发现兰科植物新物种——巴朗山盆距兰

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自然朴实的农业景观、耕读传家的祖传家训、邻里守望的乡风民俗……这些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汇聚在传统村落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